雪夜读书,感受静谧的岁月。本月我校的共读书目也是一部长篇巨制——卡罗尔·德韦克的《终身成长》。
这本书重新定义了成功的思维模式,即成长型思维模式,与之相对应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。如果挫折降临,你还不知道如何摆脱内心的阻碍,那么可以试着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,去调节自己的情绪。具体做法,你都可以从德韦克的这本《终身成长》中获得答案。
按照计划,读写团队成员在20天左右的时间内读完此书,每天大约读15页左右。任务并不轻松,但团队的力量裹挟着我们前进,将这本长篇难啃的书,读完、啃透。
12月24日上午,在学校图书馆一楼,举行了本月读书沙龙。孙平副校长,李修霞主任亲自指导,与读写团队成员热切交流,用生动的经验、实例,将书中理论与教学结合,与个人成长结合,让团队成员受益匪浅。
每位读写成员都分享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读后感悟,读新书与悟旧知相结合,加之成员之间的真诚交流,真正啃透此书。
吴晓旭老师和朱文悦老师,两位年轻新教师结合求学经历总结了自己的思维模式。“……我一直踏实固执悲观地按部就班,完完全全符合固定性思维模式。可是越往后读,我会发现自己好像不全然是固定性思维,应该说是固定性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结合体……”
尉然老师结合《终身成长》第六章“人际关系,关于相处的思维模式”给我们分享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,好的婚姻关系应该是良性沟通的、共同成长的。
盛夏刚入职的邵宇老师,善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,她讲述了月考后孩子们纷纷来问成绩,给自己的触动。教学中尽量避免死记硬背规则、事实和过程,而是加深理解,顺好思路,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。她是一位善于思考、总结的老师。
赵蕾老师重点谈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应用思维模式,好的父母应该教会孩子思考问题的方法,让他们自己做出更有道理、更成熟的决定,而不是一味地评判和出发孩子,毕竟,交流的大门是敞开的。
理论指导实践,孙康豪老师分享了读理论类书籍的乐趣。《终身成长》一书中谈到儿童教育,认为要表扬孩子努力的过程,而不是一味的表扬聪明。分享了维纳“成败归因理论”,三维度,六因素,并结合他所在班级的实际情况,加深理解。
读书,踏踏实实;写作,梳理思路;交流,分享精华。读写与交流的有机融合真正帮助我们读好、啃透一本书,学校的读写活动将会扎实地继续进行。
(冉令兰)
来源:琅琊新闻网 编辑:张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