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今年带的班级是小班,班级里有一个幼儿,在家里特别娇惯,从入园开始就不好好吃饭,做事我行我素,老师组织集体活动他很少按要求一起做,经常和孩子吵架,有时还咬人,班里老师没少为他操心。
看着他不调皮时可爱的模样,我想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塑造的艺术品,我要想办法改变他,想起幼师学过的心理学上说到的幼儿心理发展的 “认同”原理,在幼儿发展时期,有一项心理重要特点就是“认同”心理的发展, “认同” 就是儿童对成人个性品质的效仿或认可,产生认同的基础是儿童知觉到自己与认同对象之间的信任感、亲密感、相似性或者一致性,认同可以带给儿童归属感和成就感,获得榜样的力量和发展的动力,认同对道德意识发展有重要影响。有了认同感,孩子就会认同你的观点,随着“认同”逐步深入,孩子就会对认同对象产生信任和服从,就会按照你的建议去修正自己的行为,从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。我想用它来试一试。
接下来的时间里,我总是耐心的引导他吃饭,有时他就餐时不吃,我怕饿着他,就在课间找点他喜欢的东西给他吃,孩子哭闹、撒泼时耐心安抚他,渐渐的这孩子就很喜欢上了我,自己受了委屈总是找我哭诉,高兴时也会跑到我身边和我分享,有时还抱抱我,还拍拍我的肩膀,趴耳边说“老师,我喜欢你!”。我心里暗暗得意, “认同”心理现象在他身上产生了,我要用利用好这个好苗头。有一次,另一位老师上课时,组织全体幼儿拍球,这位幼儿不拍球,用脚踢着球在屋里乱跑,被上课老师把球没收了,他没了球就大哭,便哭边用眼睛往我这边看,我故意不理他,最后他忍不住了就跑过来,说:“老师,我没有球了!”,我就问他:“你的球呢?”
“被老师拿走了!”
“老师为什么拿走你的球?”
“不知道!”
“你不知道,那老师也没办法!”
孩子犹豫了半天,看老师不理他,就说:“老师,我知道老师为什么把我的球收起来了,老师嫌我不拍球,用脚踢,可是我喜欢踢足球,不喜欢拍球!”
我就把他揽在怀里,告诉他喜欢踢球很好,希望你能当一名足球冠军,但是拍好球对踢球当足球冠军也很有好处。再说老师让练拍球,你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练,满屋跑,不守规则,影响其他小朋友上课,老师当然要没收你的球,你这样老师也不喜欢你等等。“你给老师道个歉,接着去拍球好吗?”孩子点点头,给老师道了歉,认认真真和其他一起拍球去了。以后的日子里,这位孩子参加集体活动,越来越守规则,我又抓住时机多次鼓励,教育他要好好吃饭,长大了才能有力量踢球,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和活动习惯越来越好,老师、家长都觉得他好像变了一个人。
这就是我利用幼儿的“认同”心理,也就是“亲其师信其道”的道理,抓住时机让孩子体验到规则的重要,于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良好习惯,“神兽”终于变成了乖宝宝。
孩子的习惯决定他的未来和人生发展方向,幼儿发展期是孩子将来生活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,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利用“认同”心理,走进孩子内心,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,采取适合儿童发展的有效策略,才能培养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,让孩子多一份自我发展的有利品质,成就孩子美好幸福的人生。(通讯员 孙靖)
来源:琅琊新闻网 编辑:张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