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,若说管建刚老师的《一线带班》带给我们的是实打实的教育实践小妙招,《教学勇气》给我们的则是心灵上的润泽。
而我的体会主要将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好坏教师的自我剖析
有这么一句话,使我记忆深刻:“他们说的话在他们面前漂浮,就像卡通书气泡框里说的话一样。”这句话于我来说简直有振聋发聩的作用,使我深刻认识到“自己似乎就是这样的一位不好的老师”。而之后与老师们交流,又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即使是作者不是很支持和喜欢的“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老师”,我也并没有达到,这又使我陷入自我否定的矛盾中,一度不能自拔。
但是接下来得阅读又使我认识到什么叫做“好老师”,“好的老师具有联合力,他们能够将自己和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,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学会去编制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。”而读到这里我想这里所说的教师学生与学科的联合,与我们常说的“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工具和载体”有异曲同工之妙,教育学生,首先要修行自己。
二、关于“心灵”
教学是需要勇气的,是需要从内心深处剖析的。在我简短的几个月的从事教育的生涯中,曾经无数次的怀疑自己不适合教育,不会教育,甚至否定自己以往所有自己所有的优点,这使我痛苦,以至于状态不佳而直接影响到学生。
“到底有多少教师将他们的痛苦强加给学生?这种痛苦就是来自于:他们正在做的事从来不是,或不再是他们倾心的工作。”当我看到这里,我不禁深深反思,是不是我在教育教学中,不知不觉也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给了学生呢?我对自己教育水平的不自信,是不是也影响了学生,让他们对语文学生也不自信?当我不断反思自己时,作者给出了答案。
“独处静思,沉思默读,野外散步,坚持读报刊,找一个可以起倾诉的老朋友,一个简单的方式是多的学习一些自言自语的方式。”作者如是告诉我们。我想作者此处的“自言自语”指的就是教师面对自己的心态变化时,自我疏导,自我管理。只有我们的教育是发自内心时,教育才能顺心,才能直击学生内心,让学生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,而不是“对话框”里的语言。
我想,“心灵”对于教师而言是至关重要的,这不仅关乎我们对学生是否发自内心的关心,爱护,也关乎学生直接在我们这里学到的精神状态,毕竟,教师是一面镜子,我们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。而教师在剖析完心灵之后,还需要有反思自身不知足之处,推翻不足,进而建立新的,好的,积极地心态的勇气。
在刚刚我从事教师职业时,有人曾告诉我,喜欢语文和喜欢语文教学是两回事,擅长语文和擅长语文教学也是两回事,现在,我正尽全力从喜欢语文,擅长语文学习向喜欢语文教学以及擅长语文教学转变,这将是技术与心灵的碰撞,我期待那一天的到来。(临沂第十二中学 肖潇)
来源:琅琊新闻网 编辑:张青